当前位置: 首页 >> 原站栏目 >> 党建工作 >> 习研书院 >> 习研队 >> 正文

【习研课堂】研习习近平外交思想,领略大国外交风范——记“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学习研究”团队专题研习活动

[发布时间]:2018-09-21[浏览次数]:


2018918日晚7点,政府管理学院“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学习研究”小组于学院南路主教403开展了本学期的第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本次活动以讲座形式进行,由政府管理学院国际政治系副主任江涛副教授担任主讲人。江涛老师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这一主题,点面结合,为同学们上了一堂丰富有趣的新时代中国外交课。


讲座伊始,江涛老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为同学们梳理了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对外关系发展脉络。他以时间为主线轴,以历史重大事件为节点,将新中国的外交分为七个阶段,分别为建国初期的外交工作(1949-1955),逐步发展的新中国外交(1956-1965),特殊时期的中国外交(1966-1977),改革开放历史新时代的中国外交(1978-1989),维护和平、促进经济发展的中国外交(1990-2002),为实现“和谐社会”而努力的中国外交(2003-2010)以及新时期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2010-)。在此基础上,江涛老师详细地讲述了各个阶段的主要外交政策与特点,为同学们进一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奠定了知识基础。

 

江涛老师讲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主要内容

紧接着,讲座进入到重点内容的讲授环节。江涛老师追根溯源,综合国内外局势,深入分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提出的背景。从国内发展来看,我国主要矛盾发生了阶段性的变化,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从国际形式来看,冷战后国际格局出现阶段性的变化,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面对这一系列的变化,中共中央于20186月召开的外事工作会议上,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确立为我国对外工作的指导思想,并将其概括为十个方面的具体内容。江涛老师从国际政治的专业视角出发,一一解读了这十个方面的内容,着重分析了其中“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意义,指出随着综合实力的增长,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角色和责任也在发生变化,如何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周边国家的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便是一个强有力的回答。

随后,江涛老师还援引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逸舟教授的观点,认为如今的中国外交已经进入到第三个时代,与第一个时代的革命性以及第二个时代的韬光养晦特点不同,中国与世界融合得越来越深。因此,“中国不仅要硬的更硬,而且要学会软的更软,不仅要有力道,运用力量的这个道,还要有智道,用智慧,要有风范、有仁义。”

最后,江涛老师结合近日“中国游客与瑞典警察”的热点事件,引出了中国作为新型大国在外交方面面临的新问题,指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更应该了解国际规则,培养自己的国际视野与国际情怀,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贡献一份力量。

 

同学们认真听讲

通过此次研习活动,同学们不仅了解到了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历史,而且学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提出背景与主要内容,对新时代大国外交形成了初步理解,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进一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