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9月20日,“学习永远在路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主研习”第二小组成员在南路校区主教展开了本学期的第一次研习活动。本次活动主要采取自主讨论交流的方式,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作为切入点展开研习,从而促进同学们对该思想的理解和认识。
本小组的讨论共分为四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相应的负责人对这个主题进行引领性的介绍和讲解,以便大家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产生更深刻的认识。
一、 中国做好自己的事,就是对人类的重大贡献
祝琳同学在研讨前收集了相关资料,与同学们交流了自己的学习心得。祝琳同学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个大党,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社会主义新中国以特有的自信,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本身就是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就是对人类文明进步事业的重大贡献。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于新时代国家的未来规划,祝琳同学认识到中共不仅规划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具体路径,又全面规划了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全面部署。可以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本身就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
听完祝琳同学的发言,同学们反响强烈,在自己的座位上与周围的同学们展开了讨论,纷纷就现如今我们见证的国家的变化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祝琳同学分享学习心得)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世界视野
接着,本团队进入了第二个主题的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世界视野。
唐双月同学从历史的角度介绍到,冷战结束后,资本主义世界一片欢腾,一些人甚至宣布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完结,历史已终结于资本主义制度。但我们中国一直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的道路,尤其是在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地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这“四个自信”,特别强调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调从严治党,进而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等等。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没有丢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而且始终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的。
唐双月同学总结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一种全新参照进入世界视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三、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彰显世界担当
经过前两位同学的铺垫,同学们的热情纷纷被调动起来,思路也越来越开阔。进入第三个部分,彭定蝶同学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题连接起来,发表了自己收集资料后的看法。她介绍道,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从现实维度看,我们正处在一个挑战频发的世界。世界经济增长需要新动力,发展需要更加平衡,贫富差距鸿沟有待弥合。
中国此时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营造公平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彭定蝶同学认为,这体现着中国将自身发展同世界共同发展相统一的全球视野、世界胸怀和大国担当,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感召力和生命力,必定会在全球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
可以说,中国方案正在进入新的经济全球化的实践历程。国际社会对全球治理体系中国方案的热烈认可、积极响应与迫切需求,再次凸显全球治理视域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

四、 21世纪马克思主义启发世界
在最后一个部分,同学们展开了自由讨论。同学们的发言中表达出了对我国进入新时代以来的发展变化的惊喜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希望。
同学们一致认为,进入新时代,国家在实现伟大梦想的伟大进程中,必然会有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只有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只有结合新的实践,勇于进行创新,总结新的经验,写出新的著作,创造新理论,才会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该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并将二者结合起来,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努力成为国家未来优秀的建设者!

本次红色学术沙龙,同学们在严谨而活泼的气氛中在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相信通过本次活动,团队成员对于新时期国家战略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接下来进一步的研习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