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站栏目 >> 党建工作 >> 习研书院 >> 习研队 >> 正文

【习研课堂】学“习”安全战略,谋求和平发展——记“世界安全转型与中国战略实践”讲座

[发布时间]:2018-10-13[浏览次数]:

   20181010日上午800点,“世界安全转型与中国战略实践”讲座在学院南路主教321教室顺利召开。本次会议邀请到政府管理学院国际政治系副教授张鹏老师为大家讲授。“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国家安全战略与世界安全责任”研习团队全体成员参与并聆听了此次讲座。本次讲座由该研习团队队长、国际政治16本科生尹燕斌主持。

 

研习团队队长尹燕斌主持讲座

 

讲座伊始,尹燕斌同学从研习背景、研习流程、研习目的三个方面为大家做了初步阐述。习近平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于2014415日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初步阐述,并总结出11个方面的安全领域。尹燕斌同学引述2014年到2018年的重要会议,展示了习近平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发展、演进。最后,尹燕斌同学通过视频加深了同学们对习近平新时代安全战略的理解。

 

随后,张鹏老师引经据典,从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入手,通过层次分析法从人、国家、国际体系三个角度分析了战争的根源:战争最重要的根源在于人性和人类行为,国家内部体制的缺陷以及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张老师据此引出“全球安全”的概念,并通过引用学者Arnold Wolfers的观点,进一步分析了当代全球安全的新特征,当代安全展现出的由国家到国家社会个人相结合、由硬安全到硬软安全相结合、由外部安全到内外部安全相结合、由客观安全到主客观安全相结合等趋势。

 

张鹏老师讲授

 

紧接着,张鹏老师从国际政治的角度为同学们提供了三种当代国际安全研究范式。张老师讲到,现实主义认为人性是恶的,因而国家之间也是不断竞争的,每个国家之间都是“零和博弈”,绝对利益与相对利益之分就导致了危机、冲突与战争。理想主义认为国家性不必恶,国际机制与规范的构建有助于国际和平。建构主义认为“无政府状态”是人的“主观建构”,国家、身份、利益都是由“后天”形成与演变的,建构主义强调人的安全、性别安全、共同安全等。

 

最后,张鹏老师从回归本源,将国际政治的角度与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相结合,总结出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内涵是五维一体,并且在各类安全领域实现安全的全面化、平衡化、体系化,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实施路径是五大层次融会贯通,内外部安全相结合、国土国民安全相结合、传统非传统安全相结合、发展与安全问题相结合、自身安全与共同安全相结合,从而打造安全领域的命运共同体。

 

同学们认真听课

 

此次讲座使研习团队成员懂得运用国际政治的研究方法对国际局势进行深入分析,并且学会在宏观角度下,对当前国际局势下我国的安全形势现状进行由浅入深地、由点到面地深刻的把握,为今后的政策研读以及思想学习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