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站栏目 >> 党建工作 >> 习研书院 >> 习研队 >> 正文

【习研课堂】“习近平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习研团队举办“习近平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中西思考”讲座

[发布时间]:2018-06-05[浏览次数]:

2018年5月29日下午4时,“中西合璧,融会贯通——习近平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中西思考”开题讲座在7号楼112教室举行。“习近平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习研团队指导教师——政府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国际政治系主任白云真副教授主讲。

讲座2

(白云真副教授进行讲座)

白老师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含义讲起,阐述了这一概念的英文译名、提出历程、构建路径等。他指出,2017年2月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首次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载入联合国决议,体现了这一理念已经得到广大会员国的普遍认同,也彰显了中国对全球治理的巨大贡献。白老师将人类命运共同体划分成秩序观、义利观、安全观、发展观、文明观“五观”,并创造性地提出和平建设、共同安全、共同繁荣、文明交流、环境友好五个构建路径,使同学们从整体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有了把握。

随后,白老师主要从中西古典文化角度介绍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历史渊源。中西方古典思想中关于共同体的思想有共通之处。作为马克思所说的“类存在物”,人类所生活与依赖的共同体或其他概念形式是中西方学者思考的关键性议题,但由于地理、历史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中西方共同体构建的形式存在着差异。中国人强调“血缘共同体、文化共同体、道德共同体”等,强调个人与国家的互动互构;西方人以二分法为哲学思考基础,强调政治共同体。其中,白老师着重讲授了共同体最早倡导者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所论及的整体主义、个人非自足性及对善良生活的追求等内容,引起了同学们的广泛讨论。

除此之外,团队队长刘彦璐还将团队成员分成五组,并下发下一次集体学习的阅读材料、布置研习任务,为日后的分组学习、研讨交流做好准备。

最后,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中西思考”开题讲座圆满结束。在温馨的氛围里,同学们与导师合影留念,留下了难忘的瞬间。

本次讲座使同学们深入了解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概念内涵,并从中西古典思想渊源的角度对该思想进行了辨证思考,极大地提升了同学们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研究兴趣。“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我们相信,在未来六个月的持续习研中,团队学员能全方位、多角度地学会、学通、学懂习近平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精髓并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以“知行合一”展现当代中国大学生的风采、承担未来时代发展的重任。

讲座1

(白云真导师与到场同学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