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事关全面深化改革布局的切实推进。为使学生及时了解国家和社会治理的理论和实践前沿问题,5月21日和5月28日,我院习研课堂邀请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包雅钧研究员为习研班研究生同学分别带来“国家治理与政府创新”、“社会治理的四大支柱:主体性视角”两大课堂。
5月21日,包雅钧研究员围绕“国家治理与政府创新”的主题进行授课。他首先提出了两个问题让同学们思考:“国家正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为什么要选择公共管理领域这个专业?行政管理给我们个人和社会带来了什么?”随后,他分别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思想观念创新三个层次详细论述了国家创新的内容,并结合党的十九大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国重要的思想创新,强调了思想创新对社会的重要引领作用。指出在新时代下,政府创新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民主、法制、效能、透明、公平的政府,我国正从政府管理向政府治理转变。之后包老师通过丰富的案例,为学生们讲解了我国社会治理的创新机制,以及我国创新实践存在的不足之处和困难阻力,提出了创新需要做到的四个基本要素。在课程的后半部分包研究员通过对事业单位转制改革案例的分析,介绍了国家创新的具体实践。
(包雅钧研究员围绕“国家治理与政府创新”的主题进行授课)
5月28日,包雅钧研究员的讲授的主题是“社会治理的四大支柱:主体性视角”。他主要分析了社会治理的四大支柱,指出人的主体性是国家治理和政府创新的关键,所以要不断完善我国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他进而论述了治理与主体性之间的关系,认为主体性是治理的内在支点,同时简明扼要地分析了一些干部不作为的表现和原因,提出在新时代下要建立敢担当、敢作为的干部队伍,需要转变公职人员现有的激励机制,提出了保障激励的基本思路。随后包研究员通过机关对事业单位薪酬待遇制度改革案例的分析,研究了机关事业单位制度改革的现状和问题。此外,包研究员还结合丰富而生动的实践案例介绍了社会四大支柱的具体内容,同时通过对我国监察体制创新和国外经验的分析,探寻了国家治理的突破口。
(包雅钧研究员围绕“社会治理的四大支柱:主体性视角”的主题进行授课)
包雅钧研究员专业而生动的讲授使习研班的同学们受益匪浅,不仅使大家对国家治理和政府创新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视野,课堂效果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习研班研究生同学认真听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