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本科生 >> 正文

【实践教学】领略传统文化,体验治国之道——国际政治系2016级本科生赴孔庙与国子监实践教学

[发布时间]:2016-11-18[浏览次数]:

《中国政治思想导论》课程是一门以经典阅读为主的通识课程,以“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修齐治平”为教学宗旨,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而体察人伦的精神。教学方法上既沿袭传统教学法的精华——“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亦创新教育手段,寓教于乐、寓教于行,使学生在浓厚的古典文化氛围中加深对“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等修身、齐家、治国之道的理解。为了通过更为生动的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授课教师白云真副教授于2016115日带领2016级国际政治专业本科生参观了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本次实践教学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参观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闻“先王之遗言”,知学问之大,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使学生在古代最高教育机构中感受浓厚古典文化氛围,体验中式经典学习理念,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平时课堂知识的理解,构建理论知识和实践感悟相结合的新型知识框架,“人伦日用”。

师生在国子监合影

 

师生一行人先后参观了大成殿、进士题名碑、国子监等富有人文气息的古迹。

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是祭祀孔子的正殿,大成殿内有清代皇帝御书木匾九块,依次为康熙帝御书“万世师表”(现于殿外悬挂),雍正帝御书“生民未有”,乾隆帝御书“与天地参”,嘉庆帝御书“圣集大成”,道光帝御书“圣协时中”,咸丰帝御书“德齐帱载”,同治帝御书“圣神天纵”,光绪帝御书“斯文在兹”,宣统帝御书“中和位育”,以及黎元洪书“道洽大同”。


 


 

师生参观大成殿

殿内孔子神位两侧立柱上书有两幅楹联,赞颂其道德文章、丰功伟绩。第一幅“齐家治国平天下信斯言也布在方策”、“率性修道致中和得其门者辟之宫墙”;第二幅“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其中所渗透的是《大学》、《中庸》、《周易》、《孟子》等经典中的思想精华,而这两幅楹联说明的是至圣先师孔子身上恰恰凝聚了这些思想精华。白云真老师要求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结束后查找书籍和其他有关资料,了解这些匾额楹联的内涵和其引用经典所蕴含的内在思想。

 

“进士题名碑”是将进士的姓名、籍贯、甲次刻在石碑上的一种功勋碑,碑文由当时的大学士所著。进士是国家之栋梁、朝廷之砥柱,尊师重教意味着尊能尚贤。永乐时期的碑文有记“人才”是治国之本,有贤能治世,才能国家昌盛,社会繁荣,政治清明。碑文还表达了培养人才的不易和对人才的期许。学子苦读是为了“上有以裨益国家,下有以惠利生民”。

国子监是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从集贤门进入,依次向里为太学门、琉璃牌坊、辟雍、彝伦堂、敬一亭。太学门内的琉璃牌坊,是北京唯一一座专为教育而设立、不属于寺院的牌坊。正面额书“圜桥教泽”,阴面为“学海节观”。接下来是国子监的中心建筑——辟雍殿。《小戴礼·王制篇》有“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之言,天子立辟雍何?所以行礼乐宣德化也。这些建筑规制、礼法仪式无不宣示着崇文重教。


 


 

师生参观国子监

本次参观孔庙—国子监的实践教学活动效果明显,成效显著。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活动紧密承接本学期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参考的导论课程,启发学生习“成人之学”、“君子之道”、“为政之道”。在当代大学生受功利主义和利己思想影响较大的现实下,白云真老师鼓励学生志当存高远,“亲亲、仁民、爱物”,成为有知识、有道德、有社会责任感的领导人才。

实践教学是通识教育的重要方法。识教育不仅仅是学生在专业知识之外再接触一些其他专业知识的教育,单纯地扩展知识面,实践教学的真正意义是撇开专业知识,给学生以 “大学之道”的教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使得学生在今后的求学发展道路中具有独立思考、价值判断、理性交流的能力,继而修身齐家,推己及人。本次实践教学活动是国际政治专业进行专业建设和通识教育的有益探索,今后国际政治专业还将继续创新教学方式,推动专业建设再上新台阶。

师生在孔子像前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