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央财经大学城市更新治理工作坊
(二号通知)
一、工作坊主题
城市更新治理:社会效应与实施评估
二、工作坊组织
(一)活动主办
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
中央财经大学区域重大战略研究中心
《城市发展研究》编辑部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
经济日报出版社
(二)活动资助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时代中国城市更新行动的社会空间效应研究》
中央财经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项目《中国式城市智能化治理的理论、政策与实践》
三、入选交流论文
经专家委员会严格评审,如下12篇论文入选本届工作坊,工作坊将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分组讨论交流,请入选作者留意后续活动通知。
作者 |
作者单位 |
论文题目 |
粟文杰 |
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中国城市更新政策的扩散机制研究—基于“ 压力—效益—行动者”框架的事件史分析 |
耿云 |
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
超大城市核心城区“物业+治理”的制度化转型机制——产权共益视角下深圳长城二花园社区的案例分析 |
史坤博 |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Does perceived proximity to urban facilities still matter to individuals' daily activities in the information age? |
谷苗苗 |
郑州大学 |
信任生产:公共价值视域下社会企业驱动老旧小区物业长效治理的实践逻辑 |
王昊 |
中央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
价值提升视角下的可持续城市住区更新投融资机制构建 |
王素凤、潘江龙 |
安徽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城市因“双修”而“绿色包容”吗?以“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政策为例 |
杨雪锋、杨浩然、张涵 |
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众口难调还是见仁见智?老旧小区自主更新互联网公众情感分析——基于新媒体网络评论文本数据 |
李晓燕 |
广东财经大学 |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工作的治理逻辑与完善机制—基于双重复合治理视角 |
豆书龙、徐赫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马克思主义学院 |
城乡嵌合:城镇化进程中转型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构建路径 |
孙晓玉 |
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城市更新如何重塑企业空间集聚格局?——以北京市棚户区改造项目为例 |
陈俊峰 |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 |
城市治理背景下社会密度的多元价值、指标构建与提升路径 |
汤青慧、吴鑫、于水 |
青岛理工大学管理工程学院 |
城市更新下养老设施配置效能影响机制研究 |
四、候选论文
除以上入围参加工作坊交流论文外,专家组还选出如下28篇候选论文,欢迎如下论文作者持续与工作坊组委会联系交流论文的后续提升与发表。
作者 |
作者单位 |
论文题目 |
田琦、吴娴婧 |
澳门城市大学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
城市更新的可实施性全过程评估研究——以珠海为例 |
刘丽娟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马克思主义学院 |
空间生产视角下城中村形成机制与包容性治理路径研究——基于中山市T镇S村调研的实证分析 |
高瑜峤 |
澳门城市大学 |
长时段视野下深圳城市更新的适应性治理 |
王圣千 |
澳门城市大学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
基于城市更新的专业市场步行体验和空间活力研究 |
黄敏 |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近十年国外城市更新理论的范式转型、争议焦点与方法论创新 |
吴永兴 |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历史制度主义视角下中国城市更新政策演变逻辑与多维协同路径 |
刘晓康 |
郑州大学商学院 |
人工智能发展何以缓解城市收缩 |
王吉力 |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企业改革推动的城市更新——论北京工业用地更新中的“企业—用地”传导机制 |
高伟 |
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老旧小区改造能否增加城市居民的社会资本?——来自准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 |
林璟铭、李卓然、刘双翼、徐远阳 |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城市管理何以实现同“企”联“治” ——新阳街道新型群防群治的机制探索 |
郭梓瑶 |
澳门城市大学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
青年化视角下城市微更新对社交行为的影响——以深圳元芬微棠为例 |
黄哲姣 |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
城市更新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理论探析、挑战与优化策略 |
冯丽婷 |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 |
“城中村”的概念辨析与性质判定——兼论城中村改造 |
任洁 |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重庆红色文化与城市精神的互动与共进 |
陈燕 |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
城市更新试点政策量化评价——基于“政策主题-执行主体-实施效力”分析框架 |
黄鑫淯 |
浙江大学社会学系 |
多重制度逻辑下的文化治理:以成都和杭州的历史街区改造为例 |
杨一航 |
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
城市精明增长背景下的更新策略转型——以北京朝阳区王四营乡为例 |
刘泓 |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建筑价值角度的传统建筑改造研究——以江门启明里历史街区为例 |
马晓云、赵佳丽、李宁 |
中共铜陵市委党校/吕梁学院 |
短视频时代网红城市哈尔滨的空间认同意象建构研究 |
周会 |
华侨大学 |
智能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性及其冲突化解 |
李奕彤 |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
生态文明建设下如何加速实现城市生态旅游产业化?——基于“国家森林城市”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
袁晓婉 |
内蒙古大学 |
城市微更新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制度化研究 |
吴穹 |
北京工商大学 |
数字治理视阈下的超大城市网格化治理模式研究—以A市B区的实践为例 |
苏泽汗 |
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
超大城市城乡过渡地带城市更新多元协同治理探究——以北京市W乡为例 |
瞿彩英 |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 |
共同体视角下过渡型社区矛盾化解机制研究 |
苏琳婷、陈穗 |
广州市现代城市更新产业发展中心 |
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场馆赛后利用问题研究及对广州的启示 |
闫昊 |
信阳师范大学 |
城市更新浪潮下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变革与重塑 |
王伟 |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
城市更新中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研究 |
五、工作坊交流时间
2025年8月23日上午8:45-12:00。
六、活动形式
论文作者线上汇报+专家线下点评(线上会议号会务组另行通知)
七、论文点评指导专家(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亚男 《城市发展研究》副主编、编辑部主任
孔祥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李 珒 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导
陈文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姜 玲 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涂晓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温锋华 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蔡劲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