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奉献,有作为——记政府管理学院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发展对象培训班党课第二讲

[发布时间]:2019-11-15[浏览次数]:

2019年11月13日下午1430,政府管理学院2019年下半年发展对象培训班党课第二讲在学术会堂702室进行。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奎老师娓娓道来利他还是利己——95后大学生价值观上的困惑与抉择”,讲授精彩一课。

同学们认真听讲

首先,王奎老师指出了本次选题的意义: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人们每日接受的讯息越来越复杂,正确的价值选择与价值判断在此时便显得尤为重要而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对这一主题的理解十分重要。

随后,王奎老师讲述党课的第一部分:行为选择的前提是自由和责任。王老师汉娜·阿伦特的“平庸之恶”为例,形象地描述德国纳粹军官——艾希曼被押上耶路撒冷的法庭接受审判的故事从而引发同学们的思考:战争暴行与军人的绝对服从是否矛盾。接着,王老师又讲述了米尔格伦心理学实验一厘米主权理论告诉同学们人是绝对自由的,但自由意味着责任,人不可以为所欲为的道理。人在环境压迫之下作出违反人性的事情,并不能被认为是毫无过错,因为即便为环境所迫,人仍有能力抵抗外部因素,表示不妥协。人的主观能动性足够强大,这也昭示着我们有能力也有责任去做自己认为正义的事。

王奎老师授课

之后王奎老师谈到第二部分:行为选择的依据——动机或是结果。王奎老师以电车困境的第二版本向在场的同学发问,引起了大家的积极讨论,并结合“扶不扶”的热门社会议题,强调了言行一致的重要性。王老师旨在提醒同学们身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应该时刻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发挥无私奉献精神,真正做到先人后己。

党课第三部分:行为选择的动机——利他或是利己。王奎老师从利他与利己二者的概念出发举例某校学生会干部与赞助方十分不礼貌的微信对话,批评极致利己主义行为。这并不是个别现象,也不仅仅是个人的骄傲自满,而是部分当代大学生间存在的问题,应通过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以解决。

最后,王奎老师倡导同学们树立合理的人生价值观,发扬利他主义美德引用了冯友兰先生的“四境界”学说,进一步阐明发扬利他主义一种人生境界。

本次党课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相信通过本次党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利他与利己的理解又上升了一个层次,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与价值判断为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添砖加瓦,不辜负时代和人民赋予青年一代的神圣使命。